2006大綱: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與系統。發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規律及其客觀性。現象和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 |
2007大綱: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與系統。發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發展的過程性。規律及其客觀性。現象和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 |
對立統一規律 |
2006大綱: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矛盾在事情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中國傳統哲學中矛盾觀及其現代意義。 |
2007大綱: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中國傳統哲學中矛盾觀及其現代意義。堅持唯物辨證法,防止形而上學。科學發展觀與唯物辯證法。 |
認識的發生和本質 |
2006大綱: 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認識的本質。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認識中的反映與信息、選擇、重構的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意義。 |
2007大綱: 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認識的本質與結構。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認識中的反映與信息、選擇、重構的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意義。 |
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和本質 |
2006大綱: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社會的實踐本質。 |
2007大綱: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社會的實踐本質。 |
社會的觀念結構 |
2006大綱:社會的觀念結構 社會的觀念結構與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
2007大綱:社會的文化結構 意識形態與文化結構。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