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理論(科目代碼:101)
由考試蟲政治輔導名師趙宇老師提供
200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理論試題參考答案和評分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6分。
1.C 2.A 3.D 4.A 5.D 6.A 7.D 8.A 9.B 10.C 11.C 12.D 13.D 14.B 15.C 16.B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4分。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給分。
17.BCD 18.ACD 19.BCD 20.BC 21.BD 22.ABC 23.AD 24.ABCD 25.CD
26.ABD 27.ABD 28.AC 29.BC 30.ACD 31.ABCD 32.ABCD 33.ACD
三.分析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34.答案要點:
(1)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抽象的真理是沒有的。真理的具體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對客觀的符合,它要受條件的制約,并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是抽象的、無意義的。河水東流,石獸順流東下,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是有效的。廟僧的失當之處在于離開了一定的條件,抽象地對待常理,因而判斷失誤。(4分)
(2)所謂辯證地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維定式的束縛,根據實際中的具體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其見解對我們的啟示是,對任何問題都要加以辯證地思考,多角度地或從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3分)舉出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關逆向思維和“換位思考”的一個實例(故事亦可),說明所蘊含的辯證思維特征。(3分)(注:如果考生從辯證法的有關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舉例得當,可酌情給分,不超過4分。)
35.答案要點:
(1)從表象看,兩者都是牛奶供給過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矛盾的體現;后者主要是市場體系不夠完善,鮮奶銷售渠道不暢導致的結果,不是經濟危機的征兆。(3分)
(2)這個案例說明,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通過市場機制自發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性。人們過多、過快地把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投入到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行業,一旦供過于求,企業就會壓縮鮮奶收購量,奶農只好倒奶。(2分)這個案例還說明,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和滯后性,導致了資源的浪費,政府有必要對市場進行適度干預,逐步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1分)
(3)由于奶農和企業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對市場風險足夠的認識,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導和服務。如著力幫助奶農和企業進行市場預測和分析,開展事前的供需調研;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鏈條;采取優惠措施,幫助企業和奶農開拓乳品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擴大內需;監督奶農和企業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促使其改進生產技術。(4分)(注:如果考生提出的措施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
36.答案要點:
(1)新中國成立,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具有過渡性質的社會,在經濟、政治等方面既確立了公有制的領導地位,又允許非社會主義因素,包括資本主義因素的存在。允許資本家一定限度內的剝削,對安排工人就業,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建立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具有積極意義,符合工人階級根本的長遠的利益。(5分)
(2)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的本性和部分資本家破壞經濟秩序、危害國家利益的不法行為,表明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民經濟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國內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私人資本主義經濟越來越不適應國家大規模有計劃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因此,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迅速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必要的條件。(5分)
37.答案要點:
(1)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優伏安置等幾方面的內容。(2分)社會保障的內容與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和切實利益直接相關,是這些需要在不同群體、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問題,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滿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正是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這一本質和核心。(3分)
(注:如果考生就社會保障內容的某一兩點深入展開分析,可酌情給分。)
(2)社會保障體系具有調節收入差距,緩解各種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的基本功能,是經濟發展的安全網,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能為維護社會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證。(2分)
公平正義就是要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它矛盾得到正確的處理,社會公平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不僅能為社會的低收入者和弱勢群體提供基本的保障,社會全體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夠得到滿足,而且能夠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和實現公平和正義,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3分)
38.選做題Ι答案要點:
(1)他們討論的是冷戰結束后國際關系領域發生的一個重大變化,即:經濟技術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經濟利益成為各國關系發展的主導因素,經濟成為外交的主要內容。各國把發展經濟放在優先考慮位置,發展經濟貿易關系成為各國對外關系的重要目標和主要內容之一,外交不僅要服務于政治,而且要為經濟服務。(4分)
(2)“現在大使如果不懂經濟更會成為笑柄”正是反映了國際形勢變化下外交工作的新要求。經濟全球化使各國各地區經濟聯系日益加深,通過外交活動維護本國利益,促進共同發展,成為各國外交關注的主要內容,大使不懂經濟不行;(2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在國家生存與安全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下,經濟利益在國家利益中的地位上升,為本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成為各國外交面對的重要課題;(2分)冷戰的教訓使各國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強盛衰敗最終起作用的是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與技術水平,經濟外交成為各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2分)
選做題Ⅱ答案要點:
(1)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用整體的觀點認識事物,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2分)結構圖所呈現的正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長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承受,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能源、水資源的消耗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的失衡。(2分)
(注:如果考生根據圖中箭頭所示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亦可。)
(2)人類發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戰略選擇在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道路。(2分)改變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方式,使經濟的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承載力相互協調關系,堅持經濟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體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理念;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和資源狀況相協調,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4分) 200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理論
(科目代碼:101)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須在答題卡和答題紙上填寫考生姓名、報考單位和考生編號,同時在答題卡上涂寫考生編號的信息點。
2.選擇題的答案必須涂寫在答題卡上,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書寫在答題紙上。寫在其他地方無效。
3.填(書)寫部分必須使用藍(黑)色字跡鋼筆、圓珠筆或簽字筆,涂寫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答題紙和試題一并裝入試題袋中。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世界惟一不變的是變化,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A.變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
C.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 D.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
2.“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這表明
A.人的認識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B.人的感覺能力決定認識的產生和發展
C.人的認識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覺而存在
3.溫家寶總理在給一位國務院參事的回信中,引用了兩句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這一古訓蘊含的哲理是
A.人的經驗是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重要
C.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
D.人民群眾的直接經驗即實踐是認識的重要基礎
4.“許多事情我們可以講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飯,就沒有理由,“民以食為天”。這段話表明
A.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活動
B.人的生理需求是歷史的基礎
C.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人的本質
D.人的物質欲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5.某資本家投資1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4:1,m’=100%,一年周轉4次,其年剩余價值量和剩余價值率分別是
A.80萬,100% B.40萬,400%
C.40萬,100% D.80萬,400%
6.商業資本作為一種獨立的職能資本,也獲得平均利潤,其直接原因是
A.商業部門和產業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轉移
B.產業資本家為銷售商品將部分利潤讓渡給商業資本家
C.商業資本家加強對商品雇員的剝削
D.產業部門將工人創造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分割給商業部門
7.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合伙制 D.公司制
8.“墻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用這副對聯形象地諷刺了
A.主觀主義的學風 B.宗派主義的黨風
C.黨八股的文風 D.官僚主義的作風
9.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聯盟是
A.工人階級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
B.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工人階級同農民、小資產階級等其它勞動人民的聯盟
C.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工人階級同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D.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
10.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指出,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或半統治之下,實際上處于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再加上土地廣大,其結果是
A.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日益成為統治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B.封建經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著的優勢
C.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見的
11.要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核心是處理好
A.積累與消費的關系 B.投入與產出的關系
C.速度與效益的關系 D.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12.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創新及其它各方面的創新,在各項創新中處于先導地位的是
A.科技創新 B.制度創新
C.文化創新 D.理論創新
1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表現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礎,后者是目標
C.前者是內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賴,相互配合
14.《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十一五”時期要做到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15.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人所得稅工薪費用扣除標準調調整為
A.800元 B.1200元
C.1600元 D.2000元
16.2005年5月底6月初,歐盟成員國法國和荷蘭先后在全民公決中以多數票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這一事件說明
A.歐盟已失去其吸引力
???????? C.法、荷兩國將退出歐盟?
D.《歐盟憲法條約》與歐洲
化背道而馳?? 二、多項選擇題:17-33
,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17.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
在實踐的運行過程中實現的,其基本環節有?? A.區分實踐活動的主體與客
? B.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
C.實踐主體依據目的、方案
助手段作用于客體?? D完成、檢驗和評價實踐活動
果,進行反饋調節?? 18.馬克思指出:“一個社
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這表明?? A.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合規律
合目的性的統一?? B..社會發展過程與自然界
過程一樣都是自覺的?? C.人的自覺選擇在社會發展
有重要作用?? D.人類總體歷史進程是不
越的?? 19.據報載,北京市XX區
以文化育文明活動,通過文化資源孕育文明、群眾文化哺育文明、文化興區培育文明等三種途徑,營造文明城區,這是因為?? A.文化和文明是沒有區別的
B.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構成文
?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類活動
果?? D.文化進步程度與文明發
平是同步的?? 20.深圳青年歌手叢飛在8
間內,捐資上百萬元資助很多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而自身卻是患癌癥,負債17萬元,有人這樣評價他:“叢飛能夠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叢飛的行為表明?? A.人的價值不包含個人的價
擇和目標設計等主觀方面?? B.人的價值大小取決于對社
貢獻?? C.人的價值不僅表現在物質
,更表現在精神方面?? D.社會價值的實現總是以個
值的犧牲為代價?? 21.在資本積累過程中,實
別資本增大的形式是?? A.資本循環 B.資本積
? C.資本周轉 D.資本集
? 22.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
征包括?? A.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
作用?? B.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
?? C.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
寡頭的統治?? D.壟斷使競爭趨于緩和?
2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
分配的特點有 A.按勞分配中的“勞”不是的社會勞動 B.按勞分配中的勞動量按照者實際付出的勞動量來計量 C.按勞分配在全社會范圍內一標準實現 D.按勞分配必須通過商品貨式實現 24.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
A.財政政策 B.貨幣政 C.產業政策 D.收入
25.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
戰爭時期,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下列毛澤東的科學著作中,寫于這個時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對本本主義》 C.《新民主主義論》 D.《聯合政府》
26.1948年中國共產黨了土地改革路線,下列選項中對這一路線所包含內容理解正確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則,滿雇農的要求 B.團結中農,允許中農有比略多的土地 C.沒收地主土地,不再對地著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中國配土地 D.實行耕者有其田,將土地有權分配給農民 |